尊龙凯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命科学发展信息

一次历史性的握手
——记德国著名分子生物学专家慕名来访

尊龙凯时国际集团 2003年11月5日
 

2003年11月3日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专业教授Burghardt Wittig 慕名来访中国著名生命再生医学专家徐荣祥教授。

早在1983-1989年,Burghardt Wittig就获得了德国最高奖学金--德国研究院协会颁发的"Heisenberg教授"奖学金。他还被以色列WEIZMANN、日本ERATO及美国MIT等多所大学或研究所聘为客座教授。1989年,Wittig教授获得了"柏林自由大学先灵教授"位置,1991年,晋升为C4教授(德国最高教授级别)。他的研究项目得到了德国研究协会"特别研究领域"及"重点项目"的最高资助,此外,还得到了联邦科学技术部、大众汽车公司基金会、德国化学工业协会等机构的赞助。

Wittig教授长期成功的工作与基础研究共分三个不同部分:在染色体层上对基因表达进行控制、生物信息学及信号传导。从1979年至今,他先后在Science, Cell, Nature, PNAS, EMBO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他杂志上近百篇),并两次获诺贝尔奖提名,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杰出代表。

这是Wittig教授第一次访华,经朋友介绍,他听说了我国著名生命再生医学专家徐荣祥教授和他所创立的"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以他敏锐的科学灵感,他一下子就对徐荣祥和尊龙凯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浏览"尊龙凯时生命再生医学网"的英文网站。网站中的大量相关再生医学前沿的科学研究和皮肤再生疗法的大量临床实效进一步激发了他拜访徐教授的强烈愿望。由此,他由朋友引荐,于2003年11月3日晚在徐荣祥教授的办公室(北京贵宾楼饭店)会见了徐荣祥教授。

首先,徐教授介绍了他及他的团队在再生医学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上的巨大突破和贡献。

为了使客人能够理解再生医学理论的内涵,徐教授首先为他解释了组织器官、原位和再生物质等几个关键的概念问题。

当徐教授讲到在研究中将人体分成206个具有生命功能的组织单位,被称为组织器官既组织器官时,德国教授对此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因为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是按功能划分人体器官,和徐教授的理论不谋而合,甚至在数量上都非常接近。

至于谈到原位和再生物质两个概念时两位教授更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从东西方文化来讲,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注重探究事物的原因,再去寻求事物的结果;而另一个是先在实践中获取事物的结果,从结果去研究事物的原因,从事物的原因再回来指导获取新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道路上却是那样的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不论是器官再生还是分子生物学的细胞调控,其最佳途径是在原位进行。对于生命再生物质,德国客人完全赞同生命再生物质可以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能激活和维持组织细胞增殖和分化并能形成新的组织或组织器官的物质或物质组合物的感念。它的特点在于只是在生命的再生过程中产生作用。

接下来徐荣祥教授为德国客人全面介绍了再生医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徐荣祥教授的再生医学理论源于在临床实践中再生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并得益于从中观察到的人体器官的再生现象,最终揭示了人体器官再生的普遍规律,即:人体器官普遍具有再生能力的潜能再生细胞,这种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成体组织细胞)在再生物质的调控下,可以转化为干细胞,由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最终组合连接成器官。这种再生过程,从最早建立的烧伤皮肤原位再生模型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胃肠粘膜、骨髓、胰腺、肾功能单位肾小管、神经、心肌、等多个组织器官的原位或体外复制。多器官多层次地验证和确定了能激活和维持具有再生潜能的组织细胞增殖分化的生命活性物质和再生环境;完成了用生命再生物质激活和促使组织潜能再生细胞增殖、保障维持再生潜能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保障组织器官的形成的全过程。

当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被展示在德国客人的面前时,胜过了一切言语,两位教授会心地笑了,Wittig教授盛赞了徐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在烧伤临床上的伟大成绩,经过短暂的交流和讨论,他诚恳地说,"我相信您一定会以您的这些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

短暂的自助餐后,我们又听取了Wittig教授的精彩报告。Wittig教授通过对它所研制的药物IMOBarrier II/III的讲述,详细介绍了这种"自然防御疫苗"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

IMOBarrier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使先天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的扩散而被超强激活。细胞因子可将身体内受到威胁的细胞从防御性的分子武器中产生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此外,它还可使体内抗体及噬体细胞数量增加,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以建立起抵抗传染病原体的阵线。简要地说,Wittig教授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方法和载体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将所需要的物质的信息运送到细胞及细胞核内,通过在病人身体内的复制,大量产生所需物质以抵御疾病。

最为重要和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身处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方面的科学研究,尽管相距遥远又从未谋面,徐教授和Wittig教授在学术观点上竟有着惊人的共鸣和认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原位"的高度认同。他们一致认为原位修复受损细胞和组织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再生。
2) 对人体潜能的一致见解。徐教授一直提倡激发人体自身潜能的顺应生命规律的治疗方法;而Wittig教授也认为,只有在病人体内产生的自己的物质才会被人体所认可,这种"自然防疫疫苗"比之其它的疫苗或移植等手段,要直接和减少很多免疫系统问题。
3) 对定时、定位调控的一致见解。两位教授在科研上都高度强调不同的细胞及不同的调控物质或因子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位置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走错了位置或用错了时间,就会发生紊乱或产生疾病。
4) 对生命再生物质的认同。徐教授提出的生命再生物质,不仅引起了德国专家的强烈共鸣,而且突出显示了将来合作的契合点。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谈:一方是著名的烧伤临床专家、生命再生医学专家,另一方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学专家,双方的领域截然不同,却又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这又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东西会谈":一方是深谙东方医药哲学思想的,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顺应生命规律来治疗疾病的生命再生医学专家,另一方面是西方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表人物。

这更是一次细胞内外、分子与生物体的"对话":徐教授的从细胞到人体的临床水平的研究揭开了生命体延续之谜;而Wittig教授则找到了开启细胞大门的钥匙,从他编排的"动画模拟片"不难看出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深厚功底和巨大贡献。

这是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性握手,新的历史篇章将由此展开;通过这次谈话,他们已经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是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超越了文化和地域的限制。这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格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合作成功,他们两人的握手将领先整个世界!


国际部供稿

 

 

 
Copyright ©1999-2002 尊龙凯时国际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